英本临时转轨美本获录取:一段闪闪发光的冒险经历

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也有下定决心后的奋力一搏。新航道前程留学学员Z同学在用他的行动证明着,未到结果揭晓那一刻,前方遍地是机会。

从临时决定英本转轨美本,到获得UCLA录取offer,一共经历了一个半月。或许这些描述以及数字都略显轻松,但也可以想象到这个过程需要比别人多付出多少倍努力。

据悉,Z同学最近还收到了密涅瓦大学的录取,一所被称之为神秘的“魔法学校”。密涅瓦大学以1%的录取率,成功超过所有藤校,成为全美最难进的大学Top1。

今天就一起跟随Z同学的视角,来听听这段“冒险”之旅吧。

UCLA

该图作者KatzGohsend

*以下是Z同学自述

我不知道哪些成长的瞬间算是“闪闪发光”的,如果一定是要说给我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那应该是我一个人周游全国时看到的海浪和夕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受家庭熏陶热爱戏剧和文学,我感受到投身文学给我带来的灵感、力量和充实感。因此本来我决定学比较传统的英语文学。

但英本与自己最爱的牛津失之交臂,后来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大洋彼岸,决定转攻比较文学——我很享受研究不同语言的文学表达之间细腻的差别。其实美本的专业转换相对比较灵活,比较文学不一定是终点,也许我会选择另一条路,但这只有未来和时间才能决定。

身边有爱会很受鼓舞

妈妈是我做决定的底气。妈妈从来没有“鸡”过我,她会鼓励我去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当我提出临时申请美本时,她既没有惊讶,也没有想要改变我想法。

她当年成绩非常好,能上清北的那种,从小到大好像几乎一直是我自己在卷,也许我觉得只有像她那样才配得上我这么优秀的妈妈。她一人把我养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刚柔并济的坚韧的女性气质,也影响了我对社会和周遭的认知。父亲的形象在我的成长中若即若离,我因此缺少了一些东西,但也因此得到了别人不曾有的一些礼物。

当然。我之前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在英国待了一段时间。学业、申请、身体上的多重压力几乎把我压垮了。不夸张地说,那段时间跟国内除了妈妈和升学老师,几乎没有联系。当时从伦敦坐飞机回来,一下飞机就去找我的朋友。我整个人状态都非常差,我朋友笑着说“你好像三十岁了”。我看着他们,不由自主地笑,心中也不感疲惫了。

我想对我来说满血复活的最好良药就是和朋友以及爱的人在一起,英本临时转轨美本获录取:一段闪闪发光的冒险经历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留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是艰难的——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就需要建立新的社交圈子、找到新的生活方式。值得庆幸的是,在一次次出发和分别中,我已经逐渐适应并学到了如何平稳渡过人生中这一直会存在的挑战。

学习经历

小学时候在公立学校。那个时候想的大概就是尽力试试考上985、211,完全不会想到今天的风景。我就读的那所小学和我所在的区都是出了名的倡导“快乐教育”,所以其实并不像传统公立学校一样充满压力,反而是我最欢乐的时光。小学老师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国际学校不可否认地拓宽了我的眼界,教给了我很多创新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也带给了我很多新的可能性。我的学校经历了比较大的师资变动,虽说本来是应该诟病的,但无意间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而这种能力会伴随一生。所以辩证地来看,两段经历给了我意想不到的各种欢乐、知识和精彩。

该图作者OvidiuTepes

关于自己是天才型选手还是勤奋型选手,我觉得可能是一点天赋加很多努力吧。虽然我不是天才,但就像爱迪生说的那样,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我从小到大在学习上一直算是个完美主义者。一直从小学开始到今天此时此刻,我一直都努力把很多事情做到最好了。

说到学习方法的话,我觉得主要就是把知识内里的逻辑理通顺,其实就都好学了。不仅仅是数学,其实语言也是这样,找到规律就会变得容易很多。我也习惯把知识自己做归纳总结复述,这是我从小学就保持的习惯。

新航道的美本老师也会了解我的多语言特长和兴趣,在准备期间给我鼓励,并赶在Deadline前完成了文书和申请递交。这期间也帮我规划了托福和0基础学起的SAT等内容。

关于英语学习

这么多年跟英语真的可以说是爱恨情仇,一直在打打杀杀。我三年级的时候从成都转到上海,同学们已经学了两年英语,我一年没学过。第一次考试不及格,然后恶补了一年,期末很惊喜地考了满分。直到转轨国际学校,又是一个大坎要跨。

我还记得我们当时开学读的第一本书是《Hatchet(手斧男孩)》,当时是连用翻译都看不懂的程度。后来说多了就逐渐适应了英文的沟通环境,但是学术英语还是有很大不足。怀着一不做二不休的心态,八年级的时候我去恶补了一下托福。那段时间每天真的是学到崩溃,但是出分那天看到提高了四十分还是对自己的努力很欣喜和感激。英语让我能去到世界的许多角落,也让我有幸见到很多未能被翻译的学术瑰宝。

我很喜欢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虽然英国的日子伤透了我,可奥斯汀笔下那种维多利亚时代优雅的纠葛仍然让我着迷。其实我读诗歌更多。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意向主义诗人EzraPound,他的《在一个地铁车站》和《国泰》等作品都非常让人眼前一亮。

畅想未来期待

未来的确是充满变数,我本身也不是很理性的人,脑中只有个大概框架,以及在不同岔路口有哪些选择。首先我可能会学习其他的专业,这一点就须大学一两年后才能明了。就我目前的专业来看,回国发展需求很低、留美也较为困难,因此我很有可能需要双专业来给自己未来更多的可能。

另外,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导致各行各业都面临被替代的风险。像我的比较文学专业,其一大就业方向就是翻译,然而照目前的情况,翻译是很快会被大规模取代的。所以在大学我希望也能学习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为学术研究注入新的可能、也能给我就业方向指点一些迷津。

在申请过程中,我们总希望能找到那条捷径或者标准化答案,事实上,答案从未变过:坚持,热爱,努力!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Pixabay网站

根据CCO协议使用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官方网站:https://www.xhd.cn/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之珺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

最近发表